名言警句摘抄帶解釋
1、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孰多?得與亡孰?甚愛必大費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
解釋: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?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更為貴重?獲取和丟失相比,哪一個更有害?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;過于積斂財富,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。所以說,懂得滿足,就不會受到屈辱;懂得適可而止,就不會遇見危險;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。
2、先行其言,而后從之。
解釋:對于你要說的話,先實行了,再說出來。
3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
解釋:當管理者自身端正,作出表率時,不用下命令,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;相反,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,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,那么,縱然三令五申,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。
4、大器晚成;大音希聲
解釋: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,最大的音樂沒有聲響。
5、巧言令色,鮮矣仁!
解釋:花言巧語,滿臉諂媚之色的人,很少會有仁愛之心!
6、曲則全,枉則直,洼則盈,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
解釋:委曲便會保全,屈枉便會直伸;低洼便會充盈,陳舊便會更新;少取便會獲得,貪多便會迷惑。
7、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
解釋:天下最柔弱的東西,可以驅使天下最堅硬的東西。
8、德之不修,學之不講,聞義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憂也。
解釋:(許多人)不去培養品德,不研討學問,聽到了應當做的事(義),卻不能馬上去做;有錯誤卻不能改正。這些都是我所擔憂的。
9、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
解釋:懂得了仁義的道理,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,有時為了捍衛之,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。
10、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解釋: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,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。
11、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。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,益矣;友便辟、友善柔、友便佞,損矣。
解釋:有益的朋友有三種,有害的朋友有三種。與正直的人交朋友,與誠信(諒,誠信)的人交朋友,與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,是有益的。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,與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交朋友,與善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,是有害的。
12、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;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;將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
解釋:想要收斂它,必先擴張它,想要削弱它,必先加強它,想要廢去它,必先抬舉它,想要奪取它,必先給予它。
13、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
解釋:見到一個品德能力超過自己的人,就要想著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樣;見到一個不如自己的人,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樣的缺點。
14、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
解釋:道是獨一無二的,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,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,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。
15、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。
解釋:已經做過的事就不用再提了,已經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勸諫了,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與責任。
16、和大怨,必有余怨;報怨以德,安可以為善?
解釋:和解深重的怨恨,必然還會殘留下殘余的怨恨;用德來報答怨恨,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辦法呢?
17、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風必偃。
解釋:上層執政者的道德品質就好比是風,平民百姓的道德品質就好比是草,當風吹到草上面的時候,草就會跟著風的方向倒。
18、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
解釋: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,應看他言行的動機,觀察他所走的道路,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。這樣,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?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?
19、君子不器。
解釋: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,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。
20、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
解釋: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,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。
21、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
解釋:聰敏又勤學,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、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,所以給他謚號叫“文”。
22、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蓋均無貧,和無寡,安無傾。
解釋:不擔心分的少,而是擔心分配的不公平公正,不擔心人民生活貧窮,而擔心生活不安定。財物分配公平合理,就沒有貧窮;上下和睦,就不必擔心人少;社會安定,國家就沒有傾覆的危險。
23、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
解釋:人說的話多,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,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,把話留在心里。
24、富而可求也,雖執鞭之士,吾亦為之。如不可求,從吾所好。
解釋:如果富貴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,即使是給人執鞭的下等差事,我也愿意去做。如果富貴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,那就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干事。
25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解釋: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,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。
26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知足者富。強行者有志。
解釋:能了解、認識別人叫做智慧,能認識、了解自己才算聰明。能戰勝別人是有力的,能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。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。堅持力行、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。
27、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。是謂玄德。
解釋:產生萬物、養育萬物而不占為己有,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,這就叫做“玄德”。
28、過也,人皆見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
解釋:有過錯時,人人都看得見;改正的時候,人人都仰望著。
29、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
解釋:一個人不講信用,真不知道怎么能行。
30、民之難治,以其智多。故以智治國,國之賊;不以智治國,國之福。
解釋:民眾之所以難于統治,乃是因為統治者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。所以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,就必然會危害國家;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,才是國家的幸福。
31、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,欲罷不能。
解釋:老師善于有步驟地引導我們,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們的知識,用禮來約束我們的行為,我們想要停止學習都不可能。
32、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
解釋:將知識默記在心,勤奮學習沒有滿足的時候,教導別人也不感到疲倦,對于我來說,除了這些,還有什么呢?
33、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。
解釋:父母的年紀,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。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,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。
34、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彬彬,然后君子。
解釋:質樸勝過了文飾,就會顯得粗野,文飾勝過了質樸,就會顯得虛浮。只有質樸和文飾配合適當,才可能成為君子。
35、反者道之動;弱者道之用。天下萬物生于有,有生于無。
解釋: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,是道的運動,道的作用是微妙、柔弱的。天下的萬物產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,有形質又產生于不可見的無形質。
36、天長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
解釋:天長地久,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,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,所以能夠長久生存。因此,有道的圣人遇事謙退無爭,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;將自己置于度外,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。
37、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。
解釋:善良的人忠厚老實不會花言巧語,巧言善辯的人不一定善良。
38、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。湛兮,似或存。
解釋:消磨它的鋒銳,消除它的紛擾,調和它的光輝,混同于塵垢。
39、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,不可執也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解釋: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,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,否則用強力統治天下,就一定會失;強力把持天下,就一定會失去天下。
40、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
解釋:君子光明磊落、心胸坦蕩,小人則是斤斤計較,患得患失。
41、執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。
解釋:把握著早已存在的“道”,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。能認識、了解宇宙的初始,這就叫做認識“道”的規律。
42、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
解釋:君子莊重又謹慎,而不與別人爭執,雖然合群而不結黨營私。